目前阻碍PPP落地的诸多因素中,除了项目自身存在的风险之外,从总体来看,各地PPP运作的市场机制不成熟,透明度、公开性不高,法律体系不健全等,也是影响社会资本投资信心的重要原因。这期间的显性、隐性中长期风险对社会资本来说往往是步步惊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还仅仅是PPP项目的外部风险,项目内部从规划、建设到运营,也存在着不少风险隐患点。从一些PPP项目建设情况看,技术勘测不准、工程实际投资超概算、国家征地补偿标准调整等因素,都可能导致PPP成本上升,有的甚至烂尾。
从目前相关文件来看,无锡方管厂政府要进行PPP项目融资,首先要进行物有所值评价,判断是否可以采用PPP模式代替政府传统投资运营方式;其次进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通过论证的,财政部门就可以在编制财政预算和规划的时候把财政支出责任纳入统筹安排,没通过论证的,最后要进入省一级发改委或财政局PPP项目库,三者缺一不可。钢铁电商开启盈利模式,若将开启成为恒久,还得运用互联网普惠、共享理念,营造钢铁物流生态圈,不断捕捉到为产业链上中下游服务的点,并能有效转化成盈利点,这样才能持久地为正在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些地方政府并没有完成这些程序,将有需要融资的地方项目都扣上了PPP的大帽子。一些地区,当地政府或认为PPP申报过程过于复杂耗时,或对PPP标准盲目高估,有融资需求的项目并没有做到以上三点,也安上PPP的帽子,希望吸引社会投资。伪PPP项目往里装,不利于推动公共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同时增大了社会资本的项目识别难度和风险。在地方层面有的地方政府将PPP项目信息发布于政府采购网站上,而有的地方财政、发改委网站上均不能以关键词搜索的形式找到相关PPP内容,还需要通过关系才能知道PPP项目库里具体包含哪些项目。”某资产管理公司人员坦言,这无疑是给PPP项目人为设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