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包钢稀土主要从事稀土的初级加工,因此,一旦下游市场因需求减少而导致价格下跌,必然影响到包钢稀土在整个四季度的销售业绩。不过,手握核心资源的包钢稀土尝试进入下游项目,用意并不在于盈利。“随着公司抛光粉、钕铁硼和磁共振影像系统的相继投产,公司产业链将进一步完善,在稀土下游行业的话语权也将得到提升。”中邮证券分析师何阳阳认为。
从今年4月1日起,国家将实施新的稀土资源税税收标准,镀锌方管从此前的每吨3元提升到轻稀土为每吨60元,重稀土为每吨30元,这笔税费最终将由负责开采的母公司包钢集团转嫁到包钢稀土身上。事实上,包钢稀土为了改变这种下游销售的被动,也在积极探索下游渠道的拓展。去年8月份,公司发布公告称,计划与安徽大地熊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6∶4的出资比例组建合资公司,合作建设年产4000吨钕铁硼速凝薄带合金片项目。未来,这家投资额仅为1亿元的新公司,每年可以为公司带来超过3000万元的净利润,投资回报率超过30%。
此外,包钢稀土此前长期以低价从包钢集团获得尾矿原料的历史,也将在今年发生变化,这意味着公司的生产成本将大幅提升。包括包钢稀土在内的当地所有稀土初加工企业,此前的暴利时代即将过去。尽管目前这些下游渠道上的拓展尚未对公司的业绩作出贡献,同时,每年3000多万元的净利润相对于公司目前每年超过30亿元的利润相比微不足道,但是这也是目前为止包钢稀土唯一对外披露的投资项目。
按照此前安徽省科学技术咨询中心所作的这份《可行性研究报告》,这一下游项目达产后每年的销售收入约为29亿元,但是每年的税后净利润只有3000多万元。显然,这和目前包钢稀土在稀土产品上平均60%-80%的毛利率相比,相去甚远。